图片
图片

“澜沧江边蒿枝坝,拉祜山寨美的家,专家来了院士来,科技扶贫顶呱呱……”一首《蒿枝坝的花儿开了》唱响了“张桂梅思政大讲堂”第五讲。

本期“张桂梅思政大讲堂”的主讲人是“时代楷模”、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教授,他以《奋斗的力量——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题,与广大师生讲述自己“科技扶贫”路上的奋斗故事。

云商师生通过集体观看直播、开展主题党日等形式,深入学习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如何用自己的青春之卷找准精神坐标,以双手为笔、以双脚为尺、以汗水为墨,俯下身沉下心,同澜沧县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埋头苦干,攻坚克难,用“科技”这把利器打赢当地脱贫攻坚战的全过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交通与旅游学院党支部书记毛志远说,朱有勇同志对教育事业始终充满热情,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学子和学术带头人,在科技扶贫实践中还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科技致富带头人。他执着奋斗、无私奉献,心怀大我的精神值得我们广大工作者推崇学习。

医学学院党支部书记徐林勇说,朱有勇同志入党 38 年来,始终不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嘱托,主动请缨到深度贫困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开展扶贫。他模范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重要指示精神,以强农兴农惠农为己任,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这就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该有的责任和担当。

工程与信息学院团总支书记魏祖林老师说,在朱有勇院士身上我看到了他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淡泊名利的品德风范。朱院士身上那份实干的精神,让我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知识分子。

工程与信息学院学生郭晋云说,朱有勇院士用实际行动用心诠释了“奋斗”的精神内核,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学习朱院士那种亲自走到田间地头和老百姓一起刨土种洋芋、用双手感知土壤水分的亲自实际调查的研究的精神,用自己所学去改变当地的面貌。人生没有捷径,唯有奋斗才有答案。

交通与旅游学院学生虞步进说,“农民院士”朱有勇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他用亲身经历为我们青年学生上了一堂生动而鲜活的思政大课。朱有勇院士,在花甲之年决定去最艰苦的地方扶贫,担负起了中国工程院定点扶贫澜沧县任务。他带领自己的团队扎根澜沧,穿上迷彩服与农户一起种田,用科技的力量把“冬闲田”变成“马铃薯增收田”,让未曾开发利用的人工松林下生长出优质的有机三七,开设冬早蔬菜、茶叶种植、猪牛养殖等技能班,带领“直过民族”走上生态脱贫致富和绿色发展之路。这位一生只写过“两篇”大地论文的院士太了不起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