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和“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的部署安排,教育部社科司与人民网联合举办“同上‘四史’思政大课”活动。5月22日,我校在学生会堂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观看第四讲——《社会主义发展史》,旨在以视频授课的方式使老师们了解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本场思政大课邀请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顾海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慎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付丽莎作为主讲嘉宾,共同解读社会主义发展史。
课程开始,顾海良教授便简要概括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六个阶段,即空想社会主义阶段、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苏联模式的兴衰、中国共产党成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改革开放以来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随后,付丽莎副教授、马慎萧副教授分别对以上几个阶段进行了系统梳理,以上述六个节点为历史线索,详细讲述了社会主义五百年来的具体发展以及各个阶段的标志性事件。
最后,顾海良教授结合讲授内容进行了总结,指出社会主义是伴随着近现代世界历史的演进过程不断发展的,要重点把握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的历史逻辑、思想逻辑和实践逻辑,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发展历史,坚定四个自信;要不断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转换、理论到现实的转变、单一模式到多种形式的发展史中汲取营养。
课程结束后,郭副校长对本次学习活动进行了总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必然要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观看本次课程,能够帮助大家从源头上弄清楚社会主义从哪里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让大家进一步理解中国为何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为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更加清醒地认清我国国情,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丽篇章。
“四史课堂”内容丰富,鲜活生动的思政课进一步加深了我校师生对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了解,引发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深入思考和强烈共鸣,并积极围绕四次课程的内容提交了学习心得。